2018年开奖记灵
中国建一条超美公路 背后故事比美景更震撼(图
更新时间:2021-02-16
原标题:厉害了!中国建了一条超美的公路,但它背后的故事却比美景更震撼……
“G7”
代号越短,路越牛
这是一条可以
完爆美国66号公路的高速
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 陈小军 摄曾经,美国66号公路被誉为
“世界最美公路”
是多少自驾游爱好者的天堂
美国66号公路。中新社发 毛建军 摄但现在……
G7京新高速来了!
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“G7”,一条超厉害的公路!
G7京新高速可以说是一条非常厉害的高速了。
多了不说,简单几句话,你就能体会到它究竟厉害在哪……
世界上穿越沙漠、戈壁最长的高速公路。
总里程约2768公里,连接北京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、甘肃、新疆六个省区市。
是连接内地与新疆的第二条大通道,亚洲投资最大的单体公路建设项目。
继青藏铁路后又一具有典型艰苦地域特点的代表性工程。
人民网记者 雷声 摄建成之后有啥用?
京新高速全长2540公里,是2016年国内七大超级工程之一,于2012年9月动工。
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京新高速是“一带一路”标志性工程,是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以北京为中心的第七条放射线,是连接内地与新疆的第二条大通道,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。
和现有公路相比,京新高速使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距离缩短了1300多公里,并开辟一条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至天津港的最快捷出海通道。
“G7”,史上颜值最高的公路
美国66号公路的颜值之高是举世公认的,但小新依然敢拍着胸脯说一句:
咱们G7的颜值,只高不低!
光说不练假把式,这就给大家瞧瞧,一条公路到底可以美成什么样!
京新高速上拍摄的星轨,大漠里的星空别有意境。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 京新高速上拍摄的银河。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 特大沙尘暴来临前(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 雷礼/摄) 戈壁闪电(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 李经萍/摄) 沿途随处可见沙漠生物。当然,有护栏阻隔,高速路行车是安全的。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▽空中感受京新高速之美
当然,美景不仅仅在于公路两侧,还有京新高速途径的那些城市!快一起和小新一起看看这一路的风景吧!
乌拉山国家森林公园
巴彦淖尔宣传部提供桦木成林,溪水潺潺,
奇石、怪石林立,地势险峻。
这里每年夏季昼夜平均气温只在12℃-15℃,
实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。
纳林湖
巴彦淖尔宣传部提供如若西北在你心中都是一望无尽的大漠,
那这里或许会让你误以为到了南方。
这就是巴彦淖尔原始形成的处女湖——
纳林湖
黑水城
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一路赶来,
草原的辽阔若还令你流连忘返,
转几道弯,
到了黑水城你会觉得,
这才是想象中的大漠风光。
幻彩湖
摄影:曹新加幻彩湖最神奇之处在于颜色多变。
晴日湛蓝如海,
日落鲜红如夕阳,
起风时,变粉红色,
若要下雨,则呈紫色。
是当地牧民的“天气预报”。
喀尔里克冰川
摄影:曹新加喀尔里克冰川,
如娴静的少女立于群山环抱之中,
山下是一天然瀑布,
如万马奔腾,倾泄而下,势不可挡。
激起的水滴如烟如雾,
在阳光的照射下,形成道道彩虹。
伊吾原始胡杨林
摄影:刘新伊吾县原始胡杨林,
是中国境内分布最为集中的胡杨林,
也是世界仅存的三片胡杨林之一。
有专家说,
伊吾胡杨林是地球上造型最奇特的。
但这些造型各异的胡杨,
无不是风沙肆虐的产物。
奇台魔鬼城
图片来源:天山网在神秘莫测的戈壁深处,
隐藏着一座古老城廓,
每当夜晚风起,
古城中就会响起阵阵凄恻阴森的声音,
这就是奇台魔鬼城。
当然!!!
这一路来,
除了美丽的风光,
还有
。
。
。
。
美食!
北京烤鸭
图片来源:广州日报烤全羊
摄影:刘文华莜面
摄影:尚虹波蒙式早茶
蒙古奶制品但也就是这样一条颜值逆天的路,背后的艰辛却是难以想象的……
有人转身离开,有人选择坚守
头顶40多摄氏度高温炙烤、脚下的沥青混合料热气腾腾,还要面对10级以上大风的肆意狂虐……这都是建筑工人的日常。
风沙大干劲更大,建设之初挑战恶劣环境。 (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 黄朝华 摄)有农民工因为实在受不了环境的恶劣,直接选择走人。他们宁愿步行40多公里离开,也不愿继续留下。
有司机因为没有参照物,越走越荒凉,选择拒载。即使项目人员提出加钱,司机还是掉头走了。
……
天地间矗立的建设者顽强的身影。 (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 黄朝华 摄)但更多的人,还是选择留了下来。
负责京新高速明哈段的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公司杨海峰说:“自2010年8月进场以来,到现在已经是7个年头。我来这个项目时34岁,现在已经是41岁了。”为了这条路,他几乎奉献了整个青春。
沥青拌和站站长齐力祥和儿子也在明哈段工作。齐力祥的老父亲去世时,正是沥青施工的紧张时期,爷俩放弃了回家。最终,儿子没能送父亲,孙子不能送爷爷。当施工任务完成,爷俩跪在路边向远方告慰。
工地上的午餐。(图片来源:工人日报 冯毅 摄)25岁的中铁项目部安全员桂武松至今清楚地记得,2015年3月19日,他第一次来到阿拉善盟施工地,就遭遇了一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。
狂风裹着沙尘劈头盖脸地袭来,正在进行测量的桂武松和同伴们无处躲藏,只得蹲下来,紧紧围抱在一起,不敢放手,“世界末日一般”。
但更难的还是缺水。施工没水、吃饭没水、洗脸没水,每天要到200公里外的地方运水,一个月洗不上澡是常事,有时一天只有一瓶矿泉水。
当时,小桂心里只有一个想法:离开这里,越快越好,“工资也不要了”。但脑中又响起另一个声音:“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要当逃兵吗?”
他最终决定留下。
事实也证明,他们“留下”的决定是正确的!没有他们的付出,就不会有如今震撼人心的公路!
国庆长假在即,
快约上身边的TA们,
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!
G7,我来啦!
责任编辑:张岩